难以重现的缺陷之一二说

  2016-05-31 16:42

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,开发说,这个问题不能重现,重现了再看。测试说,有图有真相,即使在问题发生的当时会出现,后期又不能重现。
结果明知道程序有缺陷,会影响正常使用,却一直无法找到重现的步骤,无法定位问题,有紧急开发任务的开发人员也对此做不了完善调整。眼看着,缺陷就那样存在着……
假如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后,在用户现场或者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由于这样的缺陷而导致的失效,那么将会大大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信心。
虽然有的组织和项目可能不统计无法重现或很难重现的缺陷,甚至忽视难以重现的缺陷。
其实就程序本身而言,没有bug是不可以重现的,bug本事是建立在标准的规程上所出现的异常,只是它隐藏的有点深。所以,没有偶现的缺陷,只有没找到的规律、没有找到的最短发现路径。
个人觉得,测试人员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重现步骤:
1、记录缺陷步骤,优化缺陷
细化操作步骤,观察每一步的结果与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偏差,找到引发缺陷的必要步骤,尽量不要有多余的操作;
2、仍无法重现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分析运行环境的差异;(包括软件应用支撑平台环境、操作系统环境)
3、同软件运行环境下,依旧无法重现,就需要分析数据因素;

总有些缺陷,是在一定数据条件下,才被诱发的。对于程序内部实现逻辑,可以与开发人员进行适当沟通,从逻辑上分析可能引发缺陷的操作,再逐一排查、定位问题。

测试的三重境界:
一、围绕缺陷转:

-->发现(有效的设计、严谨高效的执行,持续的测试)
-->定位(没有偶现的缺陷,只有没找到的规律、没有找到的最短发现路径)
-->关闭(测试是缺陷的责任主体,缺陷的关闭是其为质量守护的重要手段,也是体现价值的方式。
因此,应艺术沟通,减少无效缺陷的草率结论,避免不修改关闭、遗留缺陷的发生)
二、站在缺陷之上:关注业务目标和商业目标,从尽早、尽快、尽多发现缺陷的维度守护质量;
三、挑战零缺陷: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从测试尽早的理论推敲,让测试尽早到设计端,以TQM的四个一切为指导思想,挑战零缺陷;

有人说“测试代替不了开发,不需要什么都往自己头上揽。”
我想说的是,测试在很大程度有驱动开发的作用,尽最大可能找到重现问题的必要步骤,或者与开发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过程,都是一种学习,找到根本原因后的那种豁然开朗,是一种真实畅快的情绪。于你,于我,都是一种小小的满足。

你好,游客!(点击更改信息)

您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布,带*为必填。


  • *

    code

      正在提交中,请稍候...
      评论提交成功
    回复 的评论,点击取消回复。